创新数智审判管理服务体系 助推审判质效全面提升
|
[发布日期: 2025-09-16 ] 本文已被浏览过 74 次
|
近年来,面对案件数量持续高位增长、“案多人少”矛盾日趋突出的态势,昆山法院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口,在全流程无纸化办案的基础上,构建以横向耦合审判流程轴、辅助事务轴,纵向压实辅助人员、法官、院庭长等主体责任的“两横一纵”型数智审判管理服务体系,通过数据赋能辅助事务、数智服务案件办理、数治激发管理势能,助推审判质效全面提升。2024年,全院审判质效全部达标,且有7项审判质效指标优于最高法院确定的区间上限,其中,审限内结案率同比上升7.52个百分点,调撤率同比增长9.75个百分点,上诉案件同比减少7.4%,被发回重审案件同比减少25%,超12个月未结案件3件,系近五年历史最低。今年一季度,上诉率、被发回重审案件数量同比分别再下降9.09个百分点和80.49%,办案质效整体进入苏州法院前列。 一是持续优化审判辅助事务集约管理。统筹资源配置。建立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中心,设置话务精筛、开庭排期、文书送达、报结与执行督促、上诉移送、材料流转6个专岗,确保定岗定人定责。制定集约化分工名单、工作流程图、岗位说明书手册等,逐项明确辅助事务的办理方式、流转时限和工作标准,形成协同作业“流水线”。重塑办理流程。贯彻“能集约尽集约”理念,研发辅助事项流转平台,所有节点任务均在线上发起、办理、回填,实现辅助事项进程自动标识、无感交接、全程留痕。聚焦送达难“顽疾”,融合昆山市公共智慧底座数据湖、综治网格平台、企查查、失联修复平台等数据源,全面采集被送达人信息,制定“电子送达异常2天内三次电联、邮寄送达异常7天内三次电联”规则,并对送达结果进行二次复核,2024年速裁案件公告率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裁判文书公告率下降5.2个百分点。完善管理模式。运行可视化节点任务监管展板,实时统计辅助事务总量和各岗位任务进度,便于动态调度资源、加快办理节奏。2024年以来,辅助事务节点任务在期限内完成率达100%,较改革前提升32.7个百分点。每月生成辅助事务“质检报告”,分析运行堵点、查找症结、及时整改,促进提升办理质量。 二是不断拓宽智能辅助办案应用场景。审判节点智控督办。研发“昆小法”智能辅助平台并嵌入法官办案终端,将“首次开庭排期超立案日期45天”“庭审后30天未结案”“发回重审案件超10天未立案”等8项关键节点纳入监控范围,依据场景触发规则即时向承办法官发起“保姆式”督办提醒。搭建大数据分析模型,创建“企业保全审慎处理”“超长案件清单” “信访风险提示”等多个应用场景,提醒法官审慎保全、防范风险等。今年2月,率先完成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工作,开发“案件分析智能体”“文书纠错智能体”“刑期计算智能体”等功能,为法官提供庭审思路梳理、裁判方式指引、法律适用提示、刑期测算核对等辅助办案服务。审判态势实时分析。创新“全院-业务部门-法官”三级全景式质效动态管理系统,以六边形“体检图”形式直观呈现全院、各部门、每名法官的审判核心质效等情况。通过纵向对比历史趋势、横向对比不同部门及法官动态,形成对全院、各业务部门、各办案人员的“数字画像”,为法官加强自我管理、院庭长及审管部门介入开展精准监管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质量评查精准高效。建立被改发案件电子提示单,自动预警、督促启动承办法官自我评价、部门法官会议初评、院专业评查小组复评、审委会研究决定的四级评查程序。探索构建数字化评查模式,将立案审查、保全程序、审理阶段、结案归档等环节进行模块化评查,并制定不同的评查、赋分规则,系统自主完成案件等级评定及评查报告生成,帮助法官精确定位改进方向,有效解决传统人工评查模式耗时长、覆盖少、存在主观偏差等问题。 三是深入推进全员全程全面释法析理。注重判前释法说理。为全院一线干警开通企业微信号,及时回应当事人关切,引导形成合理诉讼预期。制定规范强化民事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裁判文书、庭审质量“双提升”活动,促进提高法官释法说理能力。要求法官结案前要素式填写释法工作开展情况,由院庭长阅核文书时检查,并由审管部门通过电子卷宗进行数据反查。实行判后逐级答疑。针对当事人判后答疑需求及案件疑难复杂程度,组建答疑交流群,实行由法官和法官助理主动、合议庭成员协同、院庭长适时介入的“全员”递进式答疑模式。2024年以来,共促推188件案件一审审结后、上诉移送前达成和解并撤回起诉,46件案件在上诉移送后、二审法院立案前撤回上诉。针对已上诉但未缴纳上诉费案件,由上诉案件移送专员进行诚信履约、服判息诉等释明工作,今年第一季度,因未交诉讼费被二审法院“按撤诉处理”结案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19件,同比下降24.56%。跟进化解上诉案件。对上诉案件“二审立案后45天未结案”“二审立案满80天未结案”两个时间节点作出程序性规定,由系统自动提醒、督促一审法官主动与二审法官对接沟通,了解上诉案件走向和办理难点、堵点,并联合向当事人开展释法析理、调解等工作。2024年以来,共有206件上诉案件经与二审法院协同调解息诉,其中,2024年以调解结案的上诉案件数量同比上升1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