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报】苏州法院:六本白皮书共话司法高质量
|
[发布日期: 2020-04-23 ] 本文已被浏览过 2484 次
|
4月20日上午,苏州中院召开“保障高质量发展 促进‘开放再出发’”新闻发布会,以实时直播的方式向社会各界发布“推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白皮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金融审判白皮书”“破产审判白皮书”“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行政审判白皮书”,展示了2019年苏州全市法院在以上六个方面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情况。 破产审判激活市场要素 破产审判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的必要保障,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要素之一。2019年,苏州法院充分发挥破产审判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职能,推动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推进破产审判市场化、法治化和专业化再上新台阶。 苏州中院发布的《破产审判工作报告》显示,去年苏州全市法院共审查申请破产及强制清算案件576件,裁定受理412件,同比分别上升30.6%和45.6%,裁定受理案件数在全省占比28.7%。从地域分布来看,吴江、常熟两家基层法院审查和裁定受理破产案件数量最多,全市占比接近50%。从新收破产案件企业行业分布来看,服装纺织业占比最高,达20.95%,其次分别为建筑业、房地产业、钢铁业,占比分别为3.99%、3.74%、1.25%。 去年,苏州中院制定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破产审判职能 依法服务和保障苏州开放再出发的实施细则》,积极推进破产案件繁简分流。2019年,全市法院适用简化审理程序审理破产案件78件,平均审理期限为78.2天,占破产案件结案数的22.8%。此外,苏州中院还牵头草拟《关于建立苏州市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的意见》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确立了由政府支持提供配套制度保障、法院主导破产审判司法程序的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统筹解决破产企业处置涉及的民生保障、社会稳定、财产接管、税收处理、资产处置、金融协调、信用修复、变更注销、中介管理、费用保障以及刑民交叉、打击逃废债等问题。 苏州中院相关人士表示,2020年,苏州法院将积极构建债务人重整价值判定机制,引入市场要素提升判断科学性,准确识别债务人重整价值和可能;注重提升破产制度实施经济效益,切实降低程序运行时间和成本,有效维护企业营运价值,最大程度发挥各类要素和资源潜力,减少企业破产给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害。此外,法院将深化落实府院联动机制,建立破产企业资产信息与区域招商引资衔接机制,实现破产程序释放资源和市场需求有序对接。 金融审判保障市场稳定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经济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去年,苏州全市法院不断加强对金融审判领域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依法公正审理各类金融纠纷案件,落实防控化解金融风险任务,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为区域金融市场健康稳定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苏州中院相关人士在发布会上介绍说,从近年来法院新收金融纠纷案件来看,传统金融商事纠纷案件持续增长,其中增幅较大的为票据纠纷、保险合同纠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和担保合同纠纷案件,同比分别增长159.52%、47.06%、31.03%和20.42%。去年,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继续呈高位增长态势,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量2019年首次出现明显下降,同比下降6.74%。 记者了解到,苏州法院去年依托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和案件审理繁简分流,有效提升金融纠纷案件审判效率。针对金融纠纷案件特点,苏州法院科学调配和高效运用司法资源,准确适用小额速裁、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特别程序、督促程序等程序,完善“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差异化审理机制,有效提升了金融纠纷案件的审判效率。除依法审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等传统意义上的融资纠纷案件外,苏州法院切实增强与融资方式密切相关的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保理合同纠纷、信托纠纷、票据纠纷、实现担保物权等案件的审判能力。通过审结一批具有重要市场导向作用和价值引领功能的金融纠纷案件,为金融市场主体提供交易规则指引,有效发挥了金融审判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知产审判护航企业创新 2019年是苏州知识产权法庭成立的第三年。最高法院副院长、知识产权法庭庭长罗东川一行去年到苏州知识产权法庭视察调研,对法庭坚决实行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探索技术调查官“苏州路径”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记者从昨天发布的《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苏州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报告》中了解到,去年,苏州法院健全完善 “一基三面”技术调查官模式,充分运用技术调查的各种力量资源,构建有机协调的技术事实调查认定体系。通过联合组建“苏州知识产权法庭——审协江苏中心技术专家智库”,法院获得了技术咨询、技术解读等涉及案件技术事实查明方面的智力支持。 此外,苏州知识产权法庭强化“精准保护”意识,着力加强对苏州开放要素、创新要素密集领域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在《华清浴妃图》苏绣作品著作权侵权案中,法庭在江苏省内首次确认精品苏绣绣品拥有独立的著作权,应受著作权法保护,同时明确了刺绣艺人未经底稿作者许可制作苏绣的侵权类型,划清了侵害复制权与侵害改编权的界限,促进具有苏州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法庭审理的《太极熊猫》诉《花千骨》手游“换皮抄袭”案,全额支持了权利人3000万元的赔偿请求。3000万元是我国目前已生效的司法裁判中对游戏行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作出的最高判赔额,通过加大惩处力度,让侵权成本“更高”。在“抖音”驰名商标认定案中,法庭充分考虑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影响力尤其是涉案“抖音”商标影响力的传播速度,突破了传统驰名商标司法认定中对商标注册和使用年限的规则,经综合考量商标法规定的各项驰名因素,在全国首次认定“抖音”为驰名商标。 江苏经济报记者 耿文博 通讯员 苏法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