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法院召开2024年上半年司法审判数据分析研判会商会议
|
[发布日期: 2024-07-31 ] 本文已被浏览过 3787 次
|
7月4日上午,全市法院2024年上半年司法审判数据分析研判会商会议在太仓市人民法院召开,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法院关于司法审判数据分析研判会商工作要求,全面总结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执法办案工作情况,认真分析当前审判执行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研究部署三季度执法办案和审判质效提升目标任务。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蔡绍刚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赵海生主持会议,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陈可华出席会议。 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强化能动履职,以未结案件专项清理和审判质效提升行动为抓手,围绕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加强和改进执法办案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诉源治理力度加大。先后召开全市法院完善诉调对接促推基层社会治理部署会、深化行业专业调解机制建设推进会等,陆续出台《关于加强类型化纠纷诉源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入推进商事纠纷市场化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在民商事案件中做好判前释法析理工作的指引》等文件,多措并举推进诉源治理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法院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86072件,同比下降0.92%。全市法院新收各类案件161016件,同比上升1.45%,增幅明显放缓。二是集中清案成效凸显。全市法院扎实开展未结案件集中清理专项行动,加班加点全力推动未结案件清理工作。上半年,全市法院共审执结各类案件144284件,居全省第二位,同比上升0.78%,高于全省平均值4.55个百分点,法官人均结案169.3件,高于全省平均值34.3件。三是质效指标持续优化。从2024年上半年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情况看,在已公布的设定有参考区间的18项指标中,苏州法院有17项指标处于或优于参考区间范围,指标达标率为94.44%。 蔡绍刚强调,要充分认识上半年执法办案工作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迎难而上,扎实完成好三季度执法办案和审判质效提升任务,确保审判执行工作稳扎稳打、持续优化,切实完成好执法办案职责使命。 蔡绍刚指出,对照审判工作现代化的更高要求和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期待,当前全市法院执法办案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比如在诉源治理、未结案件清理、部分审判质效指标优化等方面。 “执法办案是人民法院的主责主业,要充分认识人民法院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要通过公正高效办理好每一起案件来实现,践行‘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也要靠执法办案来体现。”蔡绍刚要求,全市法院要站在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抓好执法办案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扎实实办理好每一起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是要对标对表、固强补弱。要坚持目标引领。三季度执法办案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未结案清理方面,结案数量不低于去年同期,截至9月底,未结案总量实现明显压降。在审判质效指标方面,在巩固现有优势指标基础之上,劣势指标要补足短板,未达到参考区间的指标(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要达到参考区间,在参考区间内的考核重点指标要力争优于参考区间。 要紧盯重点指标。聚焦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指标优化,抓好执源治理工作。推动实现保全、立案、审判、执行、执行裁判、破产等环节首尾兼顾、前后衔接和高效运转,力争用最少的程序促使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在执行程序之前。聚焦上诉率指标优化,抓好一审服判息诉工作。增强“如我在诉”的意识,充分释明举证责任分配、证据采信、事实认定等关键裁判要件,释法与说理、教育相结合,提升裁判接受度。市中院各业务部门要加强与基层法院条线的工作联动,通过业务指导、发改案件讲评等方式,着力提高一审案件的质量。提升非诉程序、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根据案件争议情况,引导当事人通过申请支付令、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等程序获得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法律文书,进一步提升当事人合意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比例,推动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聚焦案-件比指标优化,抓好衍生案件治理工作。坚持正确司法政绩观,树牢“一次性解决纠纷”理念,加大实质解纷力度,切实提高程序内解纷实效。强化审级监督,对于确有错误的案件,坚持“能直接改判就不发回重审”的原则,力争以最少的程序定分止争。 二是要突出重点、靶向施策。深化诉源治理工作。坚持能动履职,聚焦“抓前端、治未病”,充分发挥司法的“溢出”效应,促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推动实现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数持续下降。推动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重点抓好物业、金融保险、劳动争议、知识产权、婚姻家庭等领域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充分发挥“苏州市社会治理司法指数一点通平台”赋能类案治理效能,助力基层单位将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成讼之前。大力推进商事纠纷市场化调解,积极推广在商事纠纷中引入市场化运行模式,推动“商人纠纷商人解、业内人管业内事”。持续抓好未结案件清理。总结推广未结案件集中清理行动经验做法,久久为功抓好未结案件清理工作。加强未结案件清理工作的条线指导,推动条线积案清理工作取得实效。加大未结案件清理工作的检查督促,强化考评问责,推动工作落实。强化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落实落细案件阅核工作机制,用足用好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答网等平台,统一裁判尺度,稳定合理预期,促进类案高效化解。完善全链条的法律释明机制,抓实抓细判前释法析理、判后答疑、提示履行等重点工作,努力实现案件事了、服判息诉。提升法官实质化解争议能力水平,尤其是释明能力、调解能力、做群众工作能力,促进广大法官与当事人实现高质量的沟通,推动纠纷实质化解。 三是要强化管理、提质增效。加强审判管理提效能。构建“全员管理”的审判管理责任体系,进一步压实各审判管理主体的工作职责,切实构建起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格局。坚持全链条审判管理,充分运用质效评估、数据会商、案件评查、流程管理和业绩考核等抓手,切实提升管理效能。贯通上下级法院审判管理,贯通面的管理和点的整改,创新运用动态监测、提示预警、专项督导等方式,形成上下联动、信息畅通、管理有序的工作局面。以“一张网”建设试点为契机,持续推进审判管理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审判管理中的深度应用,进一步提高审判管理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司法政务管理强保障。突出审判中心地位,把服务保障执法办案作为政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不断提升政务管理、信息技术、司法安全、后勤保障等部门司法服务保障工作水平,为执法办案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继续抓好“未来法官助手”系统的优化升级和推广应用,以科技手段为执法办案赋能增效。推进司法政务标准化建设,推动实现法院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和法院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提升整体工作效能。切实关心关爱干警尤其是一线办案人员,千方百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安心办案、舒心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加强人事管理强活力。做深做实全员考核、全面考核、全时考核,把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作为重要考核依据,充分激发广大干警真抓实干、能动履职的内生动力。坚持考用结合,将考核结果真正运用到评优评先、交流任职、职务职级晋升等工作中,切实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赵海生通报了全市法院上半年执法办案情况。 “我院上诉率虽在全市法院中处于前列,但单月指标来看,降幅较为缓慢,尚未优于合理区间,仍需进一步优化”“年初,我院首执案件收案大幅增加,导致一月份该指标畸高,虽然在逐月下降,但仍然高于参考区间值,需进一步强化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案件在诉前调结或诉讼审结之后缺少必要的跟踪督促,致使一些小标的案件仍进入执行程序”“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压降较为缓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部分法官缺乏审理与执行有效衔接的意识,缺少必要的风险提示和履行督促”“接下来我们要提升审判质效通报精准度,各项指标通报到案、到部门、到人,形成审判质效由院庭长带头抓、干警积极作为的‘大审管格局’”“我们打算大力引入商事纠纷市场化调解力量,7月起增加1家市场化调解组织和15名市场化调解员入驻,不断深化诉源治理”……会上,各基层人民法院围绕上半年本院审判质效数据进行分析研判,重点分析存在的短板弱项,查找原因并交流提升举措。 “基层板块经济体量、企业数量、矛盾纠纷特点不同,部分基层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机制不健全或针对性不够,导致源头解纷效能打折”“要深度挖掘终本库中的涉民生、企业等案件,依靠地方党委领导,调动多元主体参与,争取实质性化解一批终本案件”“我们发现,有的法院只编立诉前案号而不实质开展调解工作,导致诉前调解没有发挥实质作用”“部分行政案件处理难度较大,需要办案人员投入很多精力与当事人及政府部门沟通协调,由此导致结案时间、审限内结案率等指标改善不明显”……市中院民四庭、执行局、立案一庭、行政庭分别就牵头负责的审判质效指标或条线审判质效情况进行会商研判,就下一步条线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会议采用视频方式召开,全市两级法院相关院领导,市中院审判业务部门,太仓市人民法院分管审判管理的院领导,审判业务部门及审判管理部门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基层人民法院分管审判管理的院领导,审判业务部门及审判管理部门负责人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